二级学科名称 | 文化产业管理 | 二级学科代码 | 1202Z4 |
所属一级学科 | |||
代 码 | 名 称 | 学位授权级别 | |
1202 | 工商管理 | 博士 □ 硕士 √ | |
接受质询 联系电话 | 028-87723099;028-87722326,18328375430 | ||
接受质询 电子邮箱 | Yeshengjie2002@163.com |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 招生人数 | 考试科目 | 备注 |
002人文学院 联系电话:028-87723099 | |||
120200工商管理 01文化产业管理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或 203日语 ③303数学三 ④833文化产业概论 | |
专业简介
文化产业管理属于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一门应社会发展所需而产生的新兴学科。
该学科以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和管理为研究对象,汇聚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语言文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体系,涵盖文化旅游、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贸易、文化遗产、工艺美术、广告会展、体育娱乐、手机网络、动漫音乐、文化经纪等众多文化产业领域,研究范围广。
该学科旨在培养掌握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语言文学、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的盈利方法及其模式,具备较强规划、决策、组织、策划、创意、沟通表达以及社会调研和信息处理等能力,能够在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及文化事业单位从事文化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与策划、文化贸易与交流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
该学科旨在培养能适应媒介技术的发展、市场需要的提升、产业模式的创变、内容生产的新异,具备理论扎实、视野开阔、研究能力强的学术型人才。较好的学术研究与理论创新能力。
本专业设置文化资源与文化发展、文化创意与设计、文化政策与文化规划三个方向。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研究方向 | 研究内容 |
1.文化资源与文化发展研究方向 | 文化资源的保护研究 文化资源的产业转化研究 |
2.文化创意与设计研究方向 | 文化创意与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创意写作研究 文化产品的设计与传播研究 |
3.文化政策与文化规划研究方向 | 文化政策比较研究 区域性文化规划与社会发展研究 |
师资力量
本学科现有团队1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博士15人,有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有硕士生导师9人,有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文化产业管理、工商管理、经济学、艺术学、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等相关本科专业,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语言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四门省级精品课程,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两个校级重点学科,相关专业办学历史已有30余年,先后为国家培养了数千名合格人才。近年来,本学科在科研项目立项、研究成果孵化与获奖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40余部,获得省部级等各类奖励20余项。同时,本学科拥有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西华大学与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共建“蜀学研究中心”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巴蜀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宗教文化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出版《地方文化研究辑刊》、《蜀学》集刊、《文化遗产研究》等刊物,与西华大学学报(哲社版)联办“地方文化与文化遗产研究”、“蜀学研究”等专栏,受到学界重视,在海内外产生一定影响。有专业图书资料室,拥有相关专业图书10万余册、专业期刊上百种。近年来,本学科团队与成都、眉山、绵阳、德阳、遂宁、雅安、乐山、阿坝、巴中等地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文化规划、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文化创意设计与文化品牌塑造、文化教育与文化产业等方面通力合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导师简介
谢应光
教授,文学博士,人文学院院长,成都市政协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教学名师,省级精品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负责人,中国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学会会员。
主要研究方向:现代文学与西方文化、中国现代诗学
主要学术成果:出版《艾青研究》、《中国现代诗学发生论》、《梦中道路——何其芳的艺术世界》等专著3部;在《文学评论》、《社会科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20余篇被CSSCI收录和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编或参编各种著述7部。主持或主研省(厅)级科研和教研项目10余项。曾获四川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重庆市人民政府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西华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
潘殊闲
教授,文学博士,山东大学博士后,人文学院副院长,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主任,西华大学与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共建“蜀学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教育部和四川省社科联评审专家,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馆员,中国苏轼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杜甫学会副会长,中国元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四川省司马相如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历史学会鱼凫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成都市金牛区社科联顾问,成都市民政局和武侯区民政局地名评审专家库成员,《地方文化研究辑刊》主编,《蜀学》集刊主编,《文化遗产研究》集刊副主编,《中国苏轼研究》《苏轼研究》《国学》集刊编委,《西华大学学报》(哲社版)编委兼“蜀学研究”和“地方文化与文化遗产研究”栏目主持。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传统文化、巴蜀文化
主要学术成果: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叶梦得研究》《宋代文学批评的象喻特色研究》《唐宋文学论稿》等学术专著5部,主编《叩音毕弹集》《经典名著鉴赏》《建川博物馆藏侵华日军家书选》、副主编《宋才子传笺证》(北宋上)、参编《生活禅智慧易》《宋词鉴赏》等各类著作、教材、辞典等10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教育部规划项目、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重点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参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等多项。荣获四川省人民政府优秀科研成果奖等荣誉数十项。
邹波
副教授,文艺学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空间叙事学,媒介研究,美学与文化设计
主要研究成果:先后发表《文化设计:回到当下的形式创造》、《<山楂树之恋>:改写历史与重塑价值》、《空间叙事研究的起点、切入面和展开方向》、《视点→声音→阅读:叙事文本中的空间生成》、《论文学经典的标准性和变异性》、《川北灯戏的乡村世界》、《<微暗的火>中的写作者》、《立足学生,转知为识——谈<文学理论>课堂教学的情境化》等学术论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谈判与沟通》,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中西文化概论》,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文化产业专项课题《四川文博产业发展现状研究》、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学理建构》、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文化设计的创新与实践》、西华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设计》等纵向课题,负责成都市期刊审读项目、郫县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意见等横向课题,参与成都市十三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编制项目、温江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编制项目,负责成都市多所中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等文化设计策划的横向项目。参与研究并完成四川省社科规划课题“四川省动画产业发展策略研究”、四川省教育厅项目“传统文化资源与中国动画发展关系研究”,在研四川省教育厅项目“中国影视动画类型研究”、教育部青年基金课题“上海美影厂动画研究”等。
陈�
副教授,文学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传媒
主要研究成果:发表《从看到炫——粉丝再生性文本中的自我展演与认同建构》、《从文本再生产到文化再生产,新媒体粉丝的后现代创造力》、《共享仪式与互赠游戏》、《粉丝文本生产的三种路径——基于百度贴吧的考察》等若干论文,主持“新媒体技术条件下的粉丝创造力研究”课题,参与“新媒体驱动四川古城镇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以阆中、西昌、洛带民俗游为例”、“成都市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等课题。曾为成都阿佩克思整合传播机构、成都FM94.6频道、《车周刊》、《长江日报》、武汉天龙海德广告公司、武汉动力管理顾问咨询公司等多家媒体及企业进行广告和传媒策划工作。
官性根
副教授,历史学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西方现代思潮与当代文化
主要学术成果:发表《论张俞的治国思想》、《成都知府与宋代蜀学的发展》、《论宋代成都知府的宽猛之术》和《王夫之对宋代政治弊病的论析》等多篇学术论文。2010年巴蜀书社出版学术专著《宋代成都府政研究》,获得成都市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第九届四川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三等奖、四川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优秀奖。参与撰写201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学导读》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历史十讲》等教材。主持完成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项目“宋代成都府政研究”。现主持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教育部春晖项目等研究课题多项。
吴会蓉
副教授,历史学在读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史与中国近现代文化
主要研究成果:发表《马边文化资源及其保护与开发》、《郫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探析》、《汶川地震对彭州古塔的破坏及保护对策》、《“5·12”地震都江堰文物损毁实录与保护对策探析》、《洪仁�的教育思想》、《晚清教育新政探析》、《晚清四川留日教育探析》、《民国时期<西康通志>的编纂及其学术价值》等论文30余篇,主编《都江堰文献集成·历史文献卷》(近代卷),合著《民国时期“新式”教育实践研究》《挑战与应对:1905年中国抵制美货运动研究》等多部,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省厅级项目4项。获得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优秀科研成果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