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2日,经过长期准备、精心筹划的2011地方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论坛在我校人南校区接待中心二楼会议室隆重召开。
2011地方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论坛由四川省社科联与西华大学联合主办,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华大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西华大学人文学院、国家985创新平台四川大学“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基地、西华大学四川省文史研究馆蜀学研究中心等单位承办。此次论坛云集了来自四川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华师范大学、乐山师范学院、成都大学、四川博物院、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市考古所、成都博物院、四川省方志办以及西华大学等十余家科研院所的70余位专家、学者。校党委书记、社科联主席张小南、副校长胡丹、王政书和四川省社科联规划评奖办主任黄兵、学会部副部长许强等校内外领导莅临论坛。
论坛开幕式在上午九点整开始。副校长胡丹主持开幕式。张小南书记首先致辞。张书记说,2011地方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论坛是今年西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制定了宏伟蓝图。当前,四川正在着力推进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作为文化资源丰富的大省,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进一步凸显出文化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将是开创四川科学发展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举办这次地方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论坛,可以说正当其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接着,四川省社科联规划评奖办主任黄兵致辞。黄主任说,目前,我省正在加快推进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变的步伐,本届论坛以“地方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目的是促进地方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使文化资源更好地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这与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与我省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重大决策是完全吻合的。黄主任对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中心在文化强省的建设中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作用,为文化强省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长江学者、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文化遗产研究》主编曹顺庆教授作《文化遗产研究》创刊致辞。中心主任潘殊闲教授代表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蜀学研究中心作工作报告。最后由副校长王政书宣布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和蜀学研究中心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学术顾问名单。
开幕式后,论坛举行首场大会发言。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副主任彭邦本主持大会发言,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王川教授,西华师范大学区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金生杨教授作评议。共有10位专家作主题发言,包括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著名巴蜀文化研究专家谭继和,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著名蜀学研究专家胡昭曦,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著名考古学家林向,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巴蜀文化研究专家冯广宏,四川师范大学政教学院教授、著名蜀学研究专家蔡方鹿,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原所长、著名宋代文学文献研究专家曾枣庄,四川省文史馆馆员、著名蜀学研究专家谢桃坊,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中国苏轼研究会会长、四川杜甫研究会会长张志烈,乐山师范学院副书记、著名“三苏”研究专家杨胜宽,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著名文化人类学研究专家徐新建。
下午两点开始分两个小组进行讨论,之后是第二场大会发言。第二场大会发言由省社科院研究员谭继和主持,成都大学邓经武教授、四川大学徐亮工教授作评议。共有9位学者作主题发言,包括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祁和晖教授、四川大学舒大刚教授、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蔡东州教授、四川文史研究馆王定璋研究员、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金生杨教授、西华大学人文学院张帆教授、西华大学艺术学院刘能强教授、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学院院长王川教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粟品孝教授。谭继和教授在主持中对此次论坛的意义,作了精辟的点评。他说,这次论坛包括了三个关键词:文化、经济和社会。也就是在集中探讨一个问题,文化是什么?在当下经济建设的大潮中,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精神成果。文化是灵魂,引领民族核心价值;文化是创意,引领创意经济;文化是情怀,是道德,引领社会风气。
闭幕式由曹顺庆教授主持。他说,地方文化、文化遗产与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十分密切。作为软实力的文化,在不少时候,在不少场合,就是一种硬实力。所以,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文化强县(区)成为各地的奋斗目标。作为文化人,我们在做好自己学术研究的同时,确实应该为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作点贡献。地方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论坛算是为这种结合所作的一种尝试。之后由分小组的大会总结人作小组讨论的总结。最后,由四川大学教授、西华大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副主任彭邦本作大会总结。他说,这此论坛有五个特点。第一,这是一次高水平的论坛。参与论坛的学者少长咸集,既有一批德高望重、学术造诣精深、成果丰硕的老一代学者,又有年富力强、功底扎实、思想新锐的中青年学者与会。第二,这是一次多学科专家深入探讨的地方文化的盛会。文、史、哲、考古、宗教、语言等学科,围绕主题,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探讨。第三,这是一次新见迭出的盛会。有新材料的发现,有新方法的使用,既有对宏观大问题的重新阐释,又有对小问题的深入新读,均能让人耳目一新。第四,这是一次民主的讨论。此次论坛充满了商讨的气氛。专家学者们都能坦然地面对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意见,共同提高,更多地发扬了学术的商讨、民主精神。第五,这是一次既力求新知又经世致用的论坛。既有纯学术的务虚的探讨,又有为经济社会发展、各地旅游业发展、区域文化品牌打造的建设性的务实探讨。总之,这次论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四川地方文化的深入研究,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2011地方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论坛云集了不少享誉海内外的专家学者,他们围绕“地方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发表了各自最新的研究成果,其中有不少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论坛在我校成功召开,标志着我校在地方文化的研究与开拓等方面,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论坛将成为我校进一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深入发展的动力和平台。相关链接如下:
《四川新闻网》:立足文化资源保护开发 高校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11/11/16/013368777.shtml
《和讯网》:立足文化资源保护开发 高校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论坛开幕式
论坛主会场
论坛第二分会场
论坛第一分会场
论坛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