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东教授

发布者:文新学院发布时间:2021-05-10浏览次数:2372

  

一、简介

     王学东,男,1979年生于四川乐山。诗人、教授、博士,ug环球会员登录副院长,西华大学蜀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印度尼西亚三一一大学客座教授。

    四川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四川省中国现当代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写作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校园文艺联合会副主席、四川省校园文学协会副主席、成都市作家协会评论委员会主任;四川省鲁迅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诗歌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郭沫若研究会理事;《蜀学》副主编、《阿来研究》副主编、《李冰研究》副主编。

    主要研究当代诗歌、蜀学。著有诗学专著《“第三代诗”论稿》、《“地下诗歌”研究》、《<星星>诗刊(1957-1960)研究》,以及《中国诗歌的现代化》(即出)、《20世纪四川新诗史》(即出),参编教材5部,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星星>诗刊与中国当代新诗的发展研究》、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地重点项目《20世纪四川新诗史》等多项课题。获“第二届四川省十大青年诗人”称号,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诗集有《现代诗歌机器》《机器时代的诗歌》,收入《21世纪中国最佳诗歌》《四川百年新诗选》等选本。


  

二、研究方向

当代诗歌、巴蜀文化、民国文学


三、学术成果

(一)论文

1、《“野草”的发展历程和精神特征》,《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2、《成渝新特区下的文化与文学创作:从“双城”到“双核”》,《红岩》,2007年第6期;

3、《新的情绪、新的空间与新的道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四川诗歌》(第二作者),《当代文坛》,2008年第5期(后收入《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编辑部2008年);

4、《文学史的语言维度及其向度—评曹万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第二作者),《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5、《中国现代新诗》,《新视野大学语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8月;

6、《重庆新诗弱化问题的思考》,《红岩》,2009年第1期;

7、《意象与中国现代诗学》,《宁夏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8、《朦胧诗:中国现代诗歌的新传统》,《南方文坛》,2010年第3期;

9、《北岛诗学与中国现代诗学的当代转型》,《当代文坛》,2010年第3期(后收入《中国当代诗歌导读(2010卷)》,人民武警出版社,2011年);

10、《拯救的几重含义—由汶川地震诗潮谈起》,《湘潭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11、《“诗合集时代”的中国当代诗学构型—以李润霞编选<潜在文丛(诗选三卷本)>为例》,《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12、《煤炭体验与中国当代诗歌的精神向度》,《星星》,2010年第4期;

13、《周太玄与中国现代新诗》,《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10年第4辑;

14、《时间之诗与时间之思》,《星星》,2010年第10期;

15、《地震诗潮难以拯救当今诗坛》,《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1012日。

16、《<莎乐美>鉴赏》,《外国戏剧鉴赏辞典近代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17、《<一个无足轻重的女人>鉴赏》,《外国戏剧鉴赏辞典近代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18、《<一个理想的丈夫>鉴赏》,《外国戏剧鉴赏辞典近代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19、《“新摩罗诗人”与文革地下诗歌的诗学特质》,《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20、《“民国文学”的理论维度及其文学史编写》,《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第4期(后收入《民国文学讨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

21、《周亚平与中国当代语言诗》,《2011诗探索·中国年度诗人》,漓江出版社,2011年;

22、《当代诗歌的“空间感”》,《星星》,2011年第6期;

23、《“情感革命”与文革地下诗歌的现代精神》,《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24、《文革地下诗歌的诗歌质态及其意义》,《孝感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25、《被抛的生命—论李斌的诗》,《凉山文学》,2011年第3期;

26、《女性的深渊与人的命运——细读<女人·预感>兼论翟永明》,《名作欣赏》,2011年第8期;

27、《文革“地下诗歌”的研究及其问题》,《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1年第9辑;

28、《多多的诗学观念探析》,《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29、《奏鸣生命和大地的声音——评李跃平诗集<最后一片落叶>》,《国际诗词》,2011年夏季号;

30、《邓均吾与四川新诗的现代追求》,《蜀学》,2011年第6辑;

31、《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鉴赏》,《文学鉴赏》,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

32、《奥尼尔<琼斯皇>鉴赏》,《文学鉴赏》,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

33、《贝克特<等待戈多>鉴赏》,《文学鉴赏》,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

34、《庞德<在地铁站>鉴赏》,《文学鉴赏》,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

35“口语”与中国新诗的“诗本身”》,《诗探索 理论卷》,2012年第2辑;

36、《目前“新诗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第2期;

37、《民国时期作家的“经济意识”——以鲁迅为例》,《中华读书报》,2012307日;

38、《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与当代四川文化的精神特征》,《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12年第5辑;

39、《当代四川诗歌的精神向度——以成都野草诗群为例》,《蜀学》,2012年第7辑;

40、《校园诗歌带来了什么?》,《星星》,2012年第12期;

41、《荒诞世界中的自由精神——加缪<局外人>导读》,《现代文学经典导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2、《“垮掉的一代”与信任的大门——金斯伯格<嚎叫>导读》,《现代文学经典导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3、《魔幻与现实交织的大地——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导读》,《现代文学经典导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4、《成都:诗在大地上的居所——2010-2011成都新诗述评》,《文学成都》,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2012年;

45、《何其芳与当代“诗歌鉴赏学”》,《百年中华何其芳》,金城出版社,2012年;

46、《简论亚楠的散文诗创作》,《诗潮》,2013年第4期;

47、《诗歌之栖居地——成都》,《江南时报》,201343日;

48、《在童心的世界里——梁小斌论》,《星星(理论版)》,2013年第4期;

49、《“文学地理学”视野下的李劼人文学思想》,《成都大学学报》,2013年第7期;

50、《四川当代新诗的几副面孔》,《江南时报》,201351日;

51、《当下“都市诗”写作的诗学追求》,《星星》,2013年第12期;

52、《底层命运与我们的命运——评王学忠诗集<挑战命运>》,《底层书写与时代记录——王学忠诗歌研究论集》,线装书局,2013年;

53、《论冰心在“民国文学”中的地位》,《冰心论集2012》,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后收入《民国历史文化与中国现代经典作家》,台湾花木兰出版社,2014年);

54、《论当代“新边塞诗”的特征和意义——以亚楠的散文诗创作为例》,《我们散文诗群研究》,线装书局,2013年;

55、《羌族当代新诗的发展及特征》,《阿来研究》,2014年第1期;

56、《蒋蓝的非虚构写作》,《四川日报》,2014228日;

57、《当代诗学“命名”的操作、意义及反思——以“中生代”为例》,《诗探索 理论卷》,2014年第2辑;

58、《“荒诞现实主义”的艺术追求》,《四川文学》,2014年第3期;

59、《“时间马厩”中的罪与非罪——关于张庆国中篇小说<马厩之夜>的讨论》(笔谈),《南方文坛》,2014年第4期;

60、《当代乡土诗学的另一种向度》,《星星》,2014年第4期;

61、《“新咏史诗”:诗歌与历史的新融合——读<卸妆落红的朝代(历史篇)>》,《星星》,2014年第11期;

62、《古诗今译与中国现代文学——以郭沫若<卷耳集>为考查中心》,《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4年第14期;

63、《民国时期作家的“经济意识”——以鲁迅为观察中心》,《民国政治经济形态与文学》,花城出版社,2014年;

64、《法律意识与中国现代新诗——从奥登的影响谈穆旦后期诗歌》,《民国政治经济形态与文学》,花城出版社,2014年;

65、《关于反对抒情与反对抒情诗》,《四川诗歌》,2015年第3期;

66ON THE ITALIAN DRAMA IN CHINATHE ITALIAN MENTHOD OF LA DRAMMATICA :Its Legacy and ReceptionEdited by Anna Sica, Mimesis Edizioni2015.8.28

67、《写作是对自由的依赖和卫护——蒋蓝访谈》《山花》,2015年第5期(收入《霜语:蒋蓝诗选1986-2014》,北岳文艺出版社,2015年);

68、《谁能成为当代李白?——首届“李白诗歌奖”印象》,《绵阳日报》,2015522日;

69、《新世纪“民间诗刊”何为?:“在世界中诗”——<屏风诗刊>论》,《屏风》,2015年总第16期;

70、《守住词语的力量——<梦想中的蔚蓝>读后》,《诗歌阅读》,2016年第2卷;

71、《四川诗歌百年第一人》,《四川诗歌》,2016年第5期;

72、《从“介入”走向公民文学》,《非非》,2016年总第13卷;

73、《周伦佑地下诗歌的体制外维度》,《非非》,2016年总第13卷;

74、《巴蜀文艺思想的复兴——郭沫若》,《巴蜀文艺思想史论:一种区域文化视阈下的考察》,商务印书馆,2016年;

75、《巴蜀文艺思想的复兴——巴金》,《巴蜀文艺思想史论:一种区域文化视阈下的考察》,商务印书馆,2016年;

76、《巴蜀文艺思想的复兴——何其芳》,《巴蜀文艺思想史论:一种区域文化视阈下的考察》,商务印书馆,2016年;

77、《诗歌与钢铁——谈龚学敏<钢的城>“钢铁诗学”》,《当代文坛》,2017年第1期;

78、《当代诗歌的“诗意生成机制”》,《星星》,2017年第6期;

79、《“别立新宗”——王富仁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7年总第22卷;

80、《四川:百年中国新诗的“半壁江山”》,《蜀学》,2017年第1期(后收入《四川诗歌地理》,四川文艺出版社,2017年);

81、《当下“自然中心”主义的诗学建构及反思——以黄恩鹏的散文诗创作为例》,《北方论丛》,2018年第4期;

82、《海外郭沫若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访中国郭沫若研究会执行会长蔡震》,《西华大学学报》,2018年第6期;

83、《新一代人的写作与困境》,《诗刊》,2018年第8期;

84、《康若文琴的诗、女性及现代性》,《阿来研究》,2018年总第9期;

85、《略论夏志清的“革命观”》,《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8年总第25期;

86、《<星星>诗刊创刊始末》,《诗探索》,2019年第4期;

87、《一份“八十年代校园诗歌”的重要历史档案——简评姜红伟<诗歌年代>》,《大兴安岭日报》,201976日;

88、《呼唤新工业抒情诗》,《诗刊》,2019年第7期;

89、《我和诗与思》,《阿来研究》,2019年总第11期;

90、《恒久的自然事物的壮烈歌唱——简论江非的诗歌近作》,《草堂》,2020年第3期;

91、《“活着,同时拥抱死亡”——简论韩东的诗歌》,《星星》,2020年第5期。

92、《打磨诗歌的“静物”》,《诗刊》,2020年第11期;

93、《<星星>诗刊停刊始末》,《诗探索》,2020年第3

94、《巴蜀一脉相传,成渝一代诗风——简论“成渝双城诗歌大展”》,《四川日报》,2020828日;

95、《2018年四川诗歌创作年度报告》,《2018四川文学发展年度报告》,20193月;

96、《梅卓断片式批评的实践与意义》,《阿来研究》,CSSCI论文,202115期;

97、《谈李少君诗歌的“另类现代性”》,《星星》,2021年第9期;

98、《<星星诗>歌下放论争》,《新文学评论》,2021年第3期;

99、《瞧,这个人!瞧,这首诗》,《水房子》,20223月。

100、《“存在”何以改变当代诗歌——<存在>诗刊简论》,《诗学》,2021年第14期。

101、《葛浩文的鲁迅研究》,《鲁迅研究月刊》,2022年第1期。


(二)著作

1、《“第三代诗”论稿》,巴蜀书社,2010年;

2、《地下诗歌研究》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4年;

3、《<星星>诗刊(1957-1960)研究》(即出)

4、《中国诗歌的现代化》(即出)

5、《20世纪四川新诗史略》(即出)


(三)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星星》诗刊与中国当代新诗的发展研究(14XZW042);

2、教育部春晖项目: 社会治理中青年就业焦虑问题研究——以民间诗刊为题材(s2015040);

3、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四川当代新诗史(sc12e030);

4、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地重点项目: 20世纪四川新诗史(SC18EZ033);

5、成都市社会科学项目: 成都新诗史(1949-2012)(ZSM13-01);

6、四川省郭沫若研究中心项目: 郭沫若“古诗今译”研究(GY2010B01);

7、西华大学重点项目: “新时期四川先锋诗歌流变论”;

8、四川省教育厅项目: “中国当代语言诗的演变及特征研究”(12SB142);

9、四川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项目: “四川民间诗刊编年”;

10、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武则天研究中心”项目: “郭沫若历史剧《武则天》研究”(SCWZT-2021-04

11、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郭沫若研究中心”项目: 近四十年来郭沫若《天狗》接受研究(GY2021A03


(四)获奖

西华大学“我最西华的老师”称号

西华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

 “西部最具潜质的青年作家”称号

中国诗歌学会“第四届李白诗歌奖”

  

四、课程

《中国学术史著作提要》;

《西方文化十讲》;

20世纪中国文艺思潮》;

《中国现当代诗歌理论与批评》;

《四川现代作家专题研究》;


五、社会兼职

四川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四川省写作学会副会长;

四川省校园文艺联合会副主席;

四川省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四川省鲁迅研究会常务理事;

四川省郭沫若研究会理事;

成都市作家协会评论委员会主任;

《星星》诗刊社“星星诗歌讲习所”诗歌辅导教师;

《四川诗歌》理论部主任;

《非非》编委;

《世界汉语诗歌》编委;

《诗领地》编委;

《蜀学》副主编;

《李冰研究学刊》副主编;


六、访谈

《在“思”的路上相遇》,《中国研究生》,2008年第4期;

《从专科到博士的非凡方程式——专访王学东》,《高校招生》,2008z1期;

《新诗可贵的品质是自由(王学东》,《心香:当代诗歌访谈》,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年。

  

七、诗歌创作

(一)诗集

《现代诗歌机器(1997-2017)》,四川民族出版社,2017年。

《现代诗歌机器(1997-2017)》是王学东二十年来的现代诗歌精选,包括《如是我闻》、《商籁体机器》、《王氏家谱》、《后现代启示录》、《来自灵山的短诗》、《苦海》、《十支情歌》、《一个人的成都》、《十首哀歌》、《没有个性的诗》、《已经被毁损的青春》、《罪己诏》等组诗。

(二)诗歌

《一个人的夜晚》,《语文报·2008中国大学生诗歌作品年展专号》,2009220日。

《写信(外一首)》,《相思湖诗群》,2009年第6辑;

《被纯洁所囚禁(组诗)》,《非非》2009年总第12卷;

《成都烧掉的诗歌》,《世界诗人》,2009年总第56期;

《王学东诗选》,《乐山文学60年作品选(诗歌卷)》,四川文艺出版社,2009年;

《和颓废一样古老》,《星星》,2011年第2期;

《成都:帮助你掩饰焦虑》,《青年作家》,2011年第8期;

《王学东的诗》,《芙蓉锦江·九人诗选》,2011年总第11期;

《王学东的诗》,《新诗》,2012年第3期;

《天空》《远望》,《21世纪中国最佳诗歌》,贵州人民出版社,2012年;

《王学东诗2首》,《意外诗刊》,2013年总第1期;

《王学东的诗》,《草地》,2013年第6期;

《灵山(组诗》,《剑南文学》,201311期;

《王学东(5首)》,《自便诗年选》,2013年;

《王学东》,《或许》诗刊,2014年总第3期;

《王学东诗歌》,《存在》诗刊,2014年总第9辑;

《王学东诗歌》,《大象诗志》,2015年,总第11期;

RMB之歌(外一首)》,《星星》诗刊,2014年第11期;

《王学东(6首)》,《2013年自便诗年选》,2014年卷;

《远望》,《中国当代短诗鉴赏》,青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

《王学东的诗》,《自在诗选——川大诗选》,中国文联出版社,2018年;

《四川大学》,《作品》,2015年第12期;

《王仕×》,《2014中国新诗排行榜》,线装书局,2015年;

《王学东的诗》,《诗领地》,2016年第10期;

《苦海(组诗)》,《非非》,2016年总第13卷;

《如是我闻(组诗》,《诗行》诗刊,2017年第1期;

《王学东的诗》,《汉诗界》,2017年第1期;

《如是我闻(选)》,《星星》,2017年第7期;

《苦海无边(组诗)》,《非非》,2016年总第13卷;

《王学东诗选》,《乐山百年新诗》,四川文艺出版社,2017年;

《王学东的诗》,《百年新诗2017精品选读》,成都时代出版社出版,2017年;

《王学东的诗》,《四川诗歌地理》,四川文艺出版社,2017年;

《后现代启示录(组诗)》,《诗评家的诗》,2018年第1辑;

《王学东作品》,《湖南诗歌》,2018年第5期;

《商籁体机器(组诗)》,《广场诗刊》,2018年总第7期;

《王学东的诗》,《芙蓉锦江》,2018年总第18期;

《王学东卷宗》,《郫县作家档案》,成都时代出版社,2018年;

《王学东的诗》,《乐山诗典》,成都时代出版社,2018年;

《爱情经》,《2018天天诗历》,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年;

《王学东的诗》,《汉语地域诗歌年鉴·2017年卷》,东方出版中心,2018年;

《我把情歌献给你》,《理想》诗刊,2019年第1期;

《王学东的诗》,《四川诗歌》,2019年第4期;

《黑夜经》,《四川诗歌年鉴2018》,成都时代出版社,2019年。

(三)评论

包晰莹:《巧合的真实与误读的假象——王学东诗集<现代诗歌机器>阅读札记》,《星星·诗歌理论》,2018年第2期;

张叹凤:《在后现代的诗兴中“劫持”自己——读王学东诗集<现代诗歌机器>》,《阿来研究》2019年总第11辑;

何方丽、刘波:《诗与思的自我中心构建——以王学东诗集<现代诗歌机器>为中心》,《阿来研究》2019年总第11辑;

袁昊:《现代处境与诗意开掘——评王学东诗集<现代诗歌机器>》,《阿来研究》2019年总第11辑;

吴旭:《机械技术时代的自我体验与生命感悟——评王学东诗集<现代诗歌机器>》,《阿来研究》2019年总第11辑;

张海彬:《“不”与“无”的奥秘——评王学东诗集<现代诗歌机器>》,《阿来研究》2019年总第11辑;

李俊杰:《体验的真挚与表达的超越——王学东<现代诗歌机器>观察》,《阿来研究》2019年总第11辑;

蒋林欣:《被压抑与被毁损的现代生命体验——王学东诗歌探论》,《阿来研究》2019年总第11辑;

朱西:《王学东诗集<现代诗歌机器>读后》,《阿来研究》2019年总第11辑;

龚奎林:《外冷内热的荒诞与苦痛:地域空间的炼金术——王学东诗集<现代诗歌机器>解读》,《阿来研究》2019年总第11辑;

魏巍:《后现代预言:读王学东<现代诗歌机器>》,《百家评论》,2010年第1期。

(四)点评

王学东是诗人批评家,或者说是批评家中的诗人。他的诗歌具有浓重的精神自陈、自审、自辩、自省的特征,而这建立于他鲜明的文体意识和修辞策略,尤其是他尝试建立的互文意义上的诗歌结构和文体谱系。这些诗相互支撑、彼此叠加而又互为表里,这使得他完成的是诗人油画家的工作——不断地勾勒、叠加、递进以及最后的呈现。时代的分裂症、个人体验、开天窗式的白日梦、社会考察以及碎片化的家族手册在王学东这里有效地对应于个人化的想象力和求真意志的探询。

 ——霍俊明(诗人、诗歌批评家,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研究员)

  

在王学东的诗中总能读到一种追问,这种追问可以穿过纷呈的现代,抵达我们最初的人生疑惑。

 ——龚学敏(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星星》诗刊主编)

  

学东兄如卡夫卡似的,发现高速运转的技术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吊诡之力的城堡,个人无法在奔走的人群中觅得独我的精神空间,从而中断了与历史的联系。而诗人则试图在规则与限制间寻找自由,他小心翼翼地规避着任何外在因素的羁绊,从饱蕴人间烟火之气的情境和事态入手,举重若轻间透射出将实情转化为诗情的运思能力,使个人化写作精神落在实处。在不断为精神主体发声的同时,诗人也找回了现世之人的生命尊严。

 ——卢桢(博士、诗歌批评家,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

  

王学东的诗充满了妙想与奇思,流淌着葱郁的情感与思绪,凸显出格外的品相与趣味。这是对外在世界别样观察的结果,也是对内在心灵用心倾听的产物。其美学辨识度高,其艺术质地也硬实,在当代诗歌中有独树一帜的创新意义。

 ——张德明(博士、诗歌批评家,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

  

在历史和后现代中穿行,在生活和记忆中游走,带着浓烈而独特的地域风情,幽默、风趣并在读后引人深思,堪称学者、诗人王学东精心打造的一部带有机构性和层次感的“现代诗歌机器”!

 ——张立群(博士、诗歌批评家,汕头大学文学院教授)

  

学东的诗敏锐而有质感,他把成都写活了。他的诗有对于生活的世界的批判与悲悯,张扬出一种义无反顾的现代精神。他的诗狂放和大胆,敢于铺张凌厉地审判自己。他的诗,更充满了力,一种向着自由精神而澎湃之力。

 ——谢应光(博士、诗歌批评家,ug环球会员登录院长,教授)

  

王学东如是我闻“经”、机器商籁体、启示录、罪已诏等组诗,为爆破棘手的当代经验的壁垒,提供了隐秘的引信与弹药。抒情的诘责与拷问既刻意又随时随地见缝插针,为摆渡现代性苦海,荡起“思”与哀歌的双桨。乘风驭浪——我们学院号的海魂衫!

 ——陈仲义(著名诗歌批评家)